中新社加德滿都8月3日電 題:國際觀察:印度總理再記憶體訪鄰國 顯露“後院意識”
  中新永慶房屋社記者 符永康
  8月3日,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實行交通管制,大批武裝警察冒著雨水在街頭執勤,當地機場更是“三步一抗癌食物崗,五步一哨”。身著淺色禮服的莫迪微笑著踏上紅色地毯,尼泊爾總理蘇西爾·柯伊拉臘親往機場迎接。
  這是印度總理時隔17年之後再次到訪鄰國尼泊抗癌食物爾,也是莫迪繼前不久訪問不丹之後,再次訪問南亞近鄰。
  在八成多民眾信奉印度教的尼泊爾,莫迪計劃在4日早晨朝拜當地神廟,努力在尼泊爾民眾中塑造親和力與認同感。印度媒體近日爆料稱,一位尼泊爾年輕人多年前認莫迪為“教父”,貧困命運由此改變,為莫迪出訪搭配一則傳奇竹北售屋的“花邊”。
  在目前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的8個成員中,印度在經濟、軍事和人口資源等體量上遠遠超過孟加拉國、不丹、尼泊爾、馬爾代夫、巴基斯坦、斯裡蘭卡和阿富汗7個國家。南亞地區的發展不平衡造成了印度“一家獨大”的地緣格局。
  新德里在南亞的“優越感”與強勢做派在地區外交中一再顯露。例如在1947年獨立之後,印度通過軍事援助等方式,逐漸與不丹王國形成廣為人知的緊密關係,外界普遍視印度為不丹內政、外交的“指導員”。
  在此次莫迪訪問尼泊爾前夕,印度政府拋出一項龐大的水電合作計劃,試圖在水力資源豐富的尼泊爾取得水電開發主導地位。尼泊爾政界對此議論紛紛,三大政黨的表態一變再變,透露出對印度提議的憂慮,一些政黨領導人則公開稱:“尼泊爾不能成為第二個不丹。”
  分析人士指出,印度新政府外交毫不掩飾地“偏愛”南亞鄰國,既出於其國內經濟發展對周邊資源的需求,同時也是為了改善印度的周邊環境,應對其他大國在該地區對印度影響力的“稀釋”效應。
  近期,在金磚國家開發銀行設立、中國主導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之際,印度與不丹、尼泊爾等國達成一致,計劃設立“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發展銀行”。外界不僅發問:印度在已經參與籌建多個國際金融機構的同時,為何還要在南亞另立“爐竈”?
  在新德里,印度官方正在準備與巴基斯坦進行新一輪邊界會談,莫迪政府冒著被反對黨批評“示弱”的風險,向巴方釋放出積極對話的信號。
  印度新任總理在履新之初與鄰國頻繁互動,這在該國曆屆政府外交“開局”中頗為罕見,顯露出新德里日漸強烈的“後院意識”。印度官方亦多次表態,將把鄰國外交置於更加優先的位置,提升地區影響力。
  然而在“後冷戰”時代的世界格局下,“後院”早已是一個模糊的概念,正如拉美之於美國、中亞之於俄羅斯,大多數國家已經習慣於“兩面下註”甚或“多面下註”,印度若想做一個地區的“領導者”,恐怕還需要把視野拓展到已經多極化的南亞周邊乃至全球。(完)  (原標題:國際觀察:印度總理再訪鄰國 顯露“後院意識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r66rrny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